个人感谢公司的平台感谢话(感谢公司的平台感谢话简短)

频道:社会百科 日期: 浏览:63

二战之后,以丰田为代表的日本汽车行业撬开并撼动了以美国市场,引发福特通用汽车的的下滑。

于是美国政府组织了一支由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企业家所组成的调研小组,并引发了一场以丰田TPS管理模式为本源内涵的“精益管理”革命,也就是后来的“精益思想”,并由此衍生出精益质量、精益人力资源、精益财务,甚至精益企业、精益政府、精益城市等经营管理的精益浪潮。

二战后的美国经济实力傲视全球,当然不甘沦落日本企业之后,日本有精益制造,那么美国应该有什么管理圣典,于是美国人在上世纪60年代末提炼出企业文化管理理念,并形成体系。企业初创靠人治,企业成长靠法制,企业长青靠文治,也就是企业文化管理。于是,企业愿景(远景)、使命、精神、价值观等概念,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随着西方MBA管理理论体系一并涌入国内,一度受到国内学术界、实业界的热捧。

关于价值观

美国的拜金主义历史悠久,谈起价值观在美国有其根深蒂固的基因,在国内,大家也就是方便说而已。“价值”为“价”为“人”+“介”,“介”按照中国文字的造字法是为“会意”字,本意就是两个以上的人在一起讨论而定出的结果——即所谓的“价值”,价值多少是按照需求程度和个人议价能力而定,没有标准,没有所谓的固定值。“观”字为“又”“见”,“见”通“现”,就是不断多次的呈现,看见。价值观——也就是多人不断地在讨论。

企业管理专业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的舶来品,管理学教授们也大多是半路出家,只是比大家早读了一些管理书籍而已。用前期博客上流行的话说就是:没做过企业的人教企业家如何做企业;没钱的人教有钱的人如何赚钱。所以2011年美国人明茨伯格出版了一本书叫做《MBA——非管理者》,轰动全球,紧跟着“MBA”严重贬值,仅仅成为结识所谓人脉资源的渠道,其核心思想翻译成中国的哲学,基本就是学历不如阅历,阅历不如经历。

据不完全考证,在价值观之前的毛泽东时代,国内的文化圈子里都在说“世界观”,九十年代后期,大家才对“价值观”一拥而上。

那么“世界观”,又是什么呢?“世”是一个时间单位,100年为一个世纪,有量化标准。“界”是一个空域概念,领空、海疆、地域都有界,可测量。“世界观”的本意就是我们对时间和空间的真知灼见,时间和空间涵盖了我们生活的已知和未知的全部,所以后来用“世界”来代指我们周围的一切,即宇宙万物。

大家喜欢用哪一个概念都可以,但关键是要明白现象背后的真相,不能盲从的在从众心态里执着的走完一生。

某企业的价值观有八个字:信任、感恩、共享、坚持”。从接触伊始,就深感这八个字的绝不是读一读那么简单,如何清晰在脑,践行于身,关联真我,我们不妨来共同尝试溯源。

关于信任

信任,两个字中的共通点都是以“人”为主导,“信”是“人”+“言”,中国自古就有“一言九鼎”、“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说话算数”等等描述诚信的话语。人们说的话,就是承诺,除了官印之外,基本就是手印,少有其他合同性质的印章出现。

“信任”的本意有四个螺旋上升的层次,用管理学的闭环原理,就是“自信”——非自负,“信他”——内心强大,“被信”——最大的尊重,“互信”——和谐共生。有些人一辈子也没有过自信这一关,除了明显的自卑、自负以外,还表现为遇到困难就找理由,就退却,就按照经验判断去假想而一再放低目标,甚至是放弃,这才是一种最可怕的不自信。但这种不自信,很多人往往觉察不到,还振振有词。

信任当中的“信他”,是一种内心强大与否的表现,也就是一个人敢信、先信的能力。这是一种智慧的、无条件的、发自内心自然流露的“信任”,也就是我们说的“舍得”,不付出哪有得到。这种状态,最好的例证就是孩子对母亲的那种无条件的信任和依赖。但“信他”也是这个闭环中最为关键的一步,也是绝大部分人做不到的,人们大都习惯强调别人不信任我,但其实是你自己没有去信任对方,没有敢信和先信的能力。双方往往在相互防范中放弃信任,走上不归路。在职场有这样一句话:“英雄”是先相信后看到,“庸才”是先看到才相信,也就是不计较得失先干再说,干好再说,这样的人当然会赢得他人的信任,因此也往往都能成就一番事业或者成就自己的人生;凡事先讲利益,计较得失,这样的人在机会面前是不受青睐的。建议大家去看看《信任的速度》。

企业已然把“信任”提到价值观的高度,那么,公司首先要有自信并付出信任,从高处着眼就是我们的愿景、使命要立意高远,众望所归,能够落地,上下同欲,要做员工、做行业、做客户、做供应商的值得信赖,从低处就是要内心通透,信赖员工可以把工作做好,员工一次做不好再给他们机会,并且管理者要给他们做好教练,而不是做裁判,不是一棒子打死。所以,我们每一位管理者,如何做到“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至关重要。

在心理学和量子物理学的研究领域有一个经典法则——吸引力法则,也就是我们内心持续关注什么,就会吸引什么。我们怀疑某个人,就会吸引来很多值得你怀疑的负面现象,从此,迷失在阳光的背面,而完全忽视对方的优点和长处。本来拉一把,支持一下就可以改善的局面,就可以把工作做好,就因为不信任和防范,导致想看到的结果终于出现,反过来还沾沾自喜,说自己看人、看事看得准,这个结果其实是你自己吸引来的,这才是真相,这个结果对双方都会产生损失,最可怕的是这个案例可能会成为我们固执的经验,以后一再这样沾沾自喜,但真正智慧的管理者却是把事情的结果引向另一面,通过沟通引导,理解信任去创造共赢。

毛泽东创立新中国,当时就是用了这个原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统一战线,最后取得革命的胜利。信任是双向的,是“信愿行”的整体呈现。现在很多人不经意间都在关注自己的幸福话题,你做不到“信任”,活在防范、计较、抱怨中,你就不可能幸福!幸福是一种从容合一的心里态度和感觉。

关于感恩

感恩,从字面上看,“感”的本意是“咸的心”,没有被腐蚀的阳光的内心,因此,人遇到苦楚时,往往说心酸,酸和咸相对立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感”本身就是愉悦的,阳光的。“恩”为“心”上一个“因”,因是谁呢,因就是我们自己,有因就有果,所有的果,都是因我造成的,我是一切的根源,这就是因果。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告诉我们有外因和内因,其实是因果之外的“缘”,包含人、事、物、信息等等都是我们讲的“缘”,也就是“因缘果”,“缘”可以影响“果”,举个例子,西瓜种子是“因”,长出的西瓜是“果”,土壤、阳光、水份、瓜农的辛劳付出等等都是“缘”,为什么“有缘无份”,就是“因”不对,所以没这个果,也就是没哪个“份”,所谓“外因”就是“缘”,不是“因”,有因无缘,也有同样无果。感恩本身就是愉悦的心,既然是愉悦的,当然应该去多感恩。

在沙漠中,人完全没有沙漠中的一颗小草那么有生命力。之所以职业人能做成点事情,要感谢企业这个平台,感谢那些喜欢我支持我和那些不喜欢我、不支持我甚至在制造阻力的同事们。因为他们的支持、喜欢,使我的工作得以推进加快,因为他们的阻碍,提醒我要考虑的更加完善,锻炼我要学会如何面对困难。喜欢我、支持我,一定是我多做了什么,让他们满意,不支持、不喜欢,一定是我少做了什么,做得不够好,才会这样,所以,我是因,我是一切的根源,所以我感恩一切的发生,感恩一切的人、事、物,他们都有恩于我。这是一个真实的场景,绝对不是一个编造的故事。由此记起一句话:顺利只是让你活着,困难才是你成长的恩赐。但我们大部分人,遇到事总是抱怨对方,回避检讨自己,其实就是颠倒了是非——变成别人是“因”了。

我们感恩父母的“孝”有小孝其身,中孝其心,大孝其志,至孝其慧的说法。能让父母“慧”的很难。职业人第二要感恩的就是企业,就是你的直接上司,就是你的工作伙伴们。没有企业给你提供的平台,你就没有从一个菜鸟到熟手的转变,没有你的直接上司,就没有你技术、心智等成长的机会,因此,不管在哪个企业工作,都应该感恩企业,感恩上司,感恩工作伙伴。同时我们还要感恩陪伴我们工作的设备、工具、办公室等等,因为他们和你的工作成果密不可分,感恩它,就要爱护它,也就会获得他的爱护与帮助,我们的设备总是出现问题,我们总会出现工伤,这都是不感恩设备的原因,也就是不“敬惜物命”,设备自然也不会帮助你出产品,甚至要给你点教训,让您进医院。

这就是解放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以及我们常讲到的“爱护公共财物”的背后真相,也许你看到这里会窃窃私笑不当回事,这只能说明你的心偏离真心太远太远,被“假相和我执”蒙蔽了心智。因为敬惜物命的真相实在修炼我们自己的对事物的敬畏心,是在修自己,这叫“借假修真”。“感恩”的本身,也是在借感恩修自己的本心。

关于共享

上个世纪早期,我们习惯用“交流”来表达,九十年代开始讲“分享”,最近几年开始用“共享”,这是不无道理的。“共”,就是共同、一起,容易理解。“享”是宝盖下面一个“口”加一个“子”。口同心,子同我,其实就是把自己的心放低,放在盖子下面,不去计较。大家都不计较,自然就和谐共享了。为什么不用“分享”呢,“分”本身就是“人字下面一把刀”,不太和谐。共享还有一层意思就是要共创共享,先创后享,不创不享。因此,无论在企业、社会还是在家庭,每个人都要先去创造,先去奉献,然后才会和谐共享。许多员工不是积极主动,敬业守职,努力先把工作做好,而是眼睛紧紧盯着工资、待遇,斤斤计较,缺乏投入精神,这样叫做短视之人,只看眼前,不看长远,所以不值得托付,难以成事,到哪里打工都只能辛苦的活着罢了。

许多职业人都很羡慕华为的全员持股,谈起来津津乐道。但却鲜有人谈起任正非带领十二个人艰苦创业,少有人谈起华为的“凉席”精神(在研发以及项目施工现场,每人一个凉席,困了就睡,醒了就干),更没人谈起在最艰苦的时候员工放弃领工资,而投身技术研发的共同拼搏、共同创造的动人情景,这种放弃,成为后来的股份,但当时,没有一个人在想股份的事。我们在期望得到的同时,能否先问问自己是否创造了价值,还是创造了负价值?创造了多少价值?能否持续创造价值?这件事的背后其实就是不劳而获的意识在作祟,这是背离信任、感恩、共享的本质内涵的比较高端一点的典型现象。

关于坚持

坚持——两个字里面都有“土”,中国古代农耕社会,”土地“是最宝贵的资源,是拥有财富、权利的象征。“坚”是在土地上立着两把刀,拼死守护土地之意,“持”是用手把握每一寸土地。合起来自然就是守住我们的财富、守住我们的资源、守住我们的目标,这里的资源和财富不单单指我们已经拥有的,还包括我们应该拥有而目前没有拥有的目标利润。我们称之为智慧财商或者灵性财商,通俗的说就是潜能、潜意识。毛泽东在《论持久战》里说坚持就是胜利,真是智慧至极,但如果有的人把错误的观念去坚持那是很可怕的,因此,在国学大典里把这种行为叫做“固执”,在心学里称之为“我执”,也就是佛学八识心讲的第七识心的通俗说法,就是不加识别的去做,或者糊涂做事。

记得在做转念练习时,有一位很文采的同修说道“坚持未必就会胜利,不坚持也未必就会失败,要学会放下”,乍一听还感觉蛮有哲理,其实是偷换概念,不能坚持的一定是在内心里认为他不是真理,不坚持就是失败,更没有什么“我明白是对的,就是坚持不了”的说法,其实是头脑中的假相,内心深处还是不认同的。这就是我们说的“脑”“身”“心”分裂,所思、所想、所说、所做不一致。

这种情况下,放下自然就是放弃、逃避。真正的“放下”是要学会放下杂念,放下计较,放下抱怨等等阻碍我们觉醒,阻碍我们成长的那些负面的能量,正如稻圣和夫老先生所说,人一生的意义是让自己走的时候比来的时候更纯净。所以,“坚持”和“放下”两个词的使用不是那么随意的,理解不透就会被混淆,而变得是非不清,颠倒真假。做企业也好,做人也好,许多人经常是“在会上不说会后乱说,会上同意会后不动”,就是属于典型的“脑”“身”“心”分裂的人,我们称之为“二”的状态,就是不“合一”,就是不一致。

浅析完以上八个字,联系我们做企业、做人、做家庭等等实际,我们来尝试回答“何为正确?”。

在企业里,我们通常把员工按照工作状态分为三种类型,自燃型、助燃型和不燃型三种,自燃就是主动积极,敢于担当,敢于奉献主动的把工作做好,这类员工当然是优秀员工,助燃型就是指经过帮助和教练,通过推动能把工作做好的员工,这是我们企业需要的大部分员工。经过帮助、教练仍然不能把工作做好的,就是不燃型的,自然要被淘汰掉。

前两类员工必然是在信任、感恩、共享、坚持上有所觉察和潜意识认同的人,第三类就是所谓的“我执”之人。在员工的工作行为上,我们还可以细分为:无所谓、试试看、尽力而为、全力以赴、誓死捍卫这五种类型,在每个企业,这五种员工都会存在,而无所谓、试试看的员工真的很可怜,因为他活得很计较,活得很糊涂,感觉还好像很牛气的样子。

我也曾经和这些员工交流过,他们的内心充满了纠结和忐忑,尽管没受处罚还是担心害怕。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一次次这样做呢,是因为他们的第八识心里已经被种上了负面的种子,遇到机会就会长出来,说到底,就是一个虚荣心作怪。要清掉这个种子要来真的,要让他发生一次就遭遇一次阵痛,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帮助员工觉醒,如果任由他下去,最终是越偏越远,走上不归路,所以面对合理的处罚,员工应该检讨自己,应该感恩执法者,同时应该思考如何改进工作从不再受处罚,而不是破罐子破摔。所以批评、处罚是对你最好的帮助,不仅不要诅咒,反而要感恩,这是在提醒你下次不要再犯,如果你做不到,你就很可悲了。当然处罚的行为本身,我们执行者的起心动念要纯正。

2015,中国政府已然提出“中国制造2025”,解读其背后真相,要实现这一民族振兴的目标,对制造业的企业和职业人来说,是巨大的挑战。全球200年以上的企业,截止2012年有5586家,其中3146家在日本,837家在德国。这些企业生存发展的共同精髓所在就是——工匠精神。最近,我把企业经营管理在术(方法)、道(明道)、魂(灵魂)的层面阐述为术:精益管理,道:敬惜物命,魂——工匠精神。中国制造的超越,首先是要解决人的本心问题,这是根本。工匠精神的核心即一个“正”字,包括:正心、正念、正行、正果。“正”的本意,就是“止于一”,就是要脑身心合一。

记得稻圣先生在总结作为人何为正确时写道:作为人,何为正确,首先是要致良知,其次是要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如此来理解并去践行信任、感恩、共享、坚持,其实已经是人生意义的全部了,我们说小胜靠力,中胜靠德,大胜靠智,完胜靠道,也就是所谓的“以道交,天长地久”也。

纯属个人浅见,愿抛砖引玉,谨以此与各位同修、职业伙伴们和企业家们共享、共勉,再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