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软件系统包括哪两大类(计算机软件系统包含哪两大类)

频道:社会百科 日期: 浏览:195

一、信息的特征

特征

描述

客观性

信息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应,如决策和计划等主观信息要转化成实际行动。信息分为“主观信息”和:“客观信息”。

普遍性

物质决定精神,物质的普遍性决定了信息的普遍存在

无限性

客观世界是无限的,反映客观实际的信息自然也会无限的。无限性分为:(1)、信息的总量是无限的,因为无限的事物会产生无限的信息。(2)、每个具体事物或有限个事物的集合所能产生的信息也是无限的

动态性

信息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

相对性

不同的认识主体从同一事物中获取的信息以及信息量可能是不同的

依附性

(1)、信息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任何信息必然由客观事物所产生,不存在无源的信息。(2)、任何信息都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而存在,需要有物质的承担者,信息不能完全脱离物质而独立存在。

变换性

信息通过处理可以实现变换和转换,使其形式和内容发生变化,从而适应特定的需要。

传递性

信息在时间上的传递是存储,在空间上的传递就是转移或者扩散

层次性

客观世界也是分层次的,反映它的信息也是分层次的。

系统性

信息可以表示为一种集合,不同类别的信息可以形成不同的整体。因此,可以形成与显示时间对应的信息系统。

转化性

信息的产生不能没有物质,信息的传递也不能没有能量。但有效地使用信息,可以将信息转化为物质或者能量

二、信息的功能

特征

描述

为认识世界 提供依据

例如: 人们是通过获取认识对象的有关信息,并且对这些信息加工之后获取到有关的知识,最终形式正确是人事。

为改造世界提供指导

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改造世界需要有正确的观念作为指导,而观念离不开信息的指导。

为有序的建立提供保证

人们所有的活动目的都是使客观世界变的更加有序。两种情况:(1).有了信息的保证,可以把原来有序的客观世界得到改善,变得更加有序。(2).有了信息的保证,可以建立一种新的有序。

为资源开发提供条件

无论是开发有形资源还是无形资源都需要信息。

为知识生成提供材料

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而信息则为正式的生产提供材料。

三、信息的质量属性

  • 精确性 ------ 对事物状态描述的精准程度。
  • 完整性 ------ 对事物状态描述的全面程度,完整信息应该包括所有重要事实。
  • 可靠性 ------ 指信息的来源、采集方法、传输过程是可以可以信任的,符合预期。
  • 及时性 ------ 获得信息的时刻与信息发生的时刻的间隔长短。
  • 经济性 ------ 指对信息获取、传输带来的成本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 可验证性 ------ 指信息的主要质量属性可以被证实或者证伪的程度。
  • 安全性 ------ 信息可以被非授权访问的可能性,可能性越低,安全性越高。

四、信息传输模型

  • 信息技术主要解决的是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传输、处理、计算、转换、表现等问题。
  • 信息技术的核心是:信息的传输技术。

如下图为信息传输的模型:


环节名称

角色

描述

信源

发送者【信息的源头】

产生信息的实体,信息产生后,由这个实体向外传播。如QQ使用者

编码器

变换信号的设备【封装成报文】

终端机的发送部分,包括从信源到信道的所有设备。可以理解为:“对编码过的信息进行加密再编码”。例如:量化器、压缩编码器。调制器等。

信道

传送信息的通道【如:TCP/IP网络】

可以分别理解为【抽象信道】和具有物理意义的【实际传送通道】。抽象信道:如:TCP/IP网络。具有物理意义的实际传送通道:如:光纤、同轴电缆、双绞线、4G、卫星、微波等

噪声

干扰

可以来自于信息系统分层结构的任何一层,当噪声携带的信息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在信道中传输的信息可以被噪声掩盖导致传输失败。

译码器

编码器的逆变设备【解析报文】

把信道上送来的信号(原始信息与噪声的叠加)转换成信宿能接受的信号,可包括解调器、译码器、数模转换器

信宿

接收者【信息的最终归宿】

如使用QQ的另一方(当然这一方也是信源),他通过计算机屏幕接收QQ使用者发送的文字(如:你好!)。

  • 信息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是它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 有效性: 指在系统中传送尽可能多的信息。
  • 可靠性:要求信宿接收到的信息尽可能地与信息源发出的信息一致。
  • 信息系统基本规律包括:信息的度量、信息特性、信源编码、信道特性、信道编码、检测理论、估计理论、密码学。

五、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一)、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 简单来讲就是输入数据,通过加工处理,产生信息的系统。面向管理和支持生产是信息的显著特点。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可以定义为:结合管理理论和方法,应用信息技术解决管理问题,提高生产效率。为生产或信息化国有车标个以及管理和决策支撑的系统。

  • 产生信息系统 = 管理模型 + 信息处理模型 + 系统实现
  • 抽象模型如下:

  • 信息系统分为两大类:手工、计算机化。
  • 信息系统组成部件包括:硬件、软件、数据库、网络、存储设备、感知设备、外设、人员以及把数据处理成信息的规程等。

(二)、系统的特性:

  • 目的性
  • 整体性
  • 层次性
  • 稳定性
  • 突变型
  • 自组织性
  • 相似性
  • 相关性
  • 环境适应性

(三)、信息系统的特性:

  • 开放性

系统可以被外部环境识别,外部环境或者其他系统可以按照预定的方法,使用系统功能或者影响系统的行为。

  • 脆弱性

系统可能存在着丧失结构、功能、秩序的特性。

  • 健壮性

系统具能够抵御出现非预期状态的特性

(四)、信息化的五个层次:

  • 1.产品信息化,有两个含义。
    • 传统产品融合了计算机(智能化)器件,使产品具有处理信息的能力。例如: 智能电视、智能灯具。
    • 产品携带了更多的信息,这些信息是数字化的。例如:车载电脑系统小轿车。
  • 2.企业信息化
    • 企业在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管理、经营等多个环节中广泛使用了信息技术。例如:生产制造系统、ERP、CRM、SCM。
  • 3.产业信息化
    • 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生产制造业、服务业等传统产业使用了信息化技术。
  • 4.国民经济信息化
    • 金融、贸易、投资、计划、通关、营销等组成一个信息大系统
  • 5.社会生活信息化
    • 智慧城市、互联网金融

(五)、信息化的基本内涵启示:

内涵组成名称

描述

主体

全体社会成员,包括政府、企业、事业、团体和个人

时域

—个长期的过程

空域

是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的一切领域

手段

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先进社会生产工具

途径

是创建信息时代的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生产关系及社会上层建筑的改革

目标

是使国家的综合实力、社会的文明素质和人民的生活质量全面提升

(六)、国家级信息系统:

“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工程代表国家级别信息系统,形成了以信息系统为核心支撑的国家信息化运行体系。

  • 两网:
    • 政务内网
    • 政务外网
  • 一站:
    • 政府门户网站
  • 四库为以下四个基础数据库:
    • 人口
    • 法人单位
    • 空间地理和自然资源
    • 宏观经济
  • 十二金是以“金”子冠名的12个重点业务系统。
    • 加强监管、提高效率和推进公共服务起到核心作用办公业务资源系统、宏观经济管理系统建设(金宏)。
    • 增强政府收入能力、保证公共支出合理性的金税、金关、金财、金融监管(含金卡)、金审5分业务系统建设。
    • 保障社会秩序、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的:金盾、金保、金农、金水、金质5个业务系统建设。

(七)、国家级信息化体系包括以下6个要素:

  • 信息资源-->【核心任务】
  • 信息网络-->【基础设置】 包括三种网络:电信网、广播电视网、计算机网络。
  • 信息技术应用-->【六要素中的龙头、主要阵地】
  • 信息技术和产业-->【物质基础】
  • 信息化人才-->【成功之本,信息化人才的核心和关键】
  • 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保障】

(八)、信息系统生命周期:

  • 信息系统生命周期:是指信息系统在使用过程中随着其生存环境的变化。
  • 信息系统可以简化为以下几类:
  • 在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中可以简化为:立项、开发、运行、消亡四个阶段。

生命周期阶段

重要输出

主要任务

系统规划阶段

可行性研究报告、系统设计任务书

确定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研究建设新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给出拟建系统的备选方案并进行可行性研究

系统分析阶段

系统说明书

进行详细调查、描述业务流程、指出局限性和不足、确定逻辑模型。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主要做些什么

系统设计阶段

系统设计说明书

设计新系统的物理模型又称为物理设计阶段,分为总体设计详情设计。技术文档就是系统设计说明书

系统实施阶段

系统测试分析报告

计算机等设备的购置、安装、调试、程序调试、人员培训、数据文件转换、系统调试与转换

系统运行和维护阶段

系统运行情况

记录系统运行情况、进行必要的修改、评价系统的工作质量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