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拼音)

频道:社会百科 日期: 浏览:59

15.23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注释】

▲举:举荐。

▲废:废弃。停止,不再使用。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会因为一个人说得好而举荐他,也不因为一个人名声不好而否定他所说的话。”

【学而思】

“有言者不必有德”,说得到不一定做得到,会说的人不一定德行好、能力强,所以孔子说:“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子要开言纳谏,广开言路,名声不好的人,提出的建议也有可能是正确的,不要因为一个人的人品有问题,或者对他印象不好,而不肯接纳此人好的建议,也不要因为一个人言语粗俗不堪入耳,而把他整个人格都看低了。

何晏《论语集解》包曰:“有言者不必有德,故不可以言举人。”王曰:“不可以无德而废善言。”

参读《宪问篇》14.4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知识扩展】

《管子·明法解篇》:明主之择贤人也,言勇者试之以军,言智者试之以官。试于军而有功者则举之,试于官而事治者则用之。故以战功之事定勇怯,以官职之治定愚智;故勇怯愚智之见也,如白黑之分。乱主则不然,听言而不试,故妄言者得用;任人而不官,故不肖者不困。故明主以法案其言而求其实,以官任其身而课其功,专任法不自举焉。故《明法》曰:“先王之治国也,使法择人,不自举也。”

【译文】明君选拔贤者,对于号称有勇的人,用当兵做试验;对于号称有智的人,用当官做试验。在军队里试验有功的就提拔他,在官府里试验干得好的就任用他。所以,用战功的事实鉴定勇怯,用官职的治绩鉴定愚智,这样,勇怯愚智的表现,就像黑白一样分明了。昏君则不然,听言论而不试验,所以说假话的人也得以举用;任用人才而不试官,所以不肖者也没有什么困难。因此,英明君主用法度验证人的言论以求其实际,把官职放在人的身上以考其成果,是专靠法度取人而不搞个人举荐的。所以,《明法篇》说:“先王之治国也,使法择人,不自举也。”


《淮南子·主术训篇》:夫人主之情,莫不欲总海内之智,尽众人之力,然而群臣志达效忠者,希不困其身。使言之而是,虽在褐夫刍荛[chú ráo],犹不可弃也;使言之而非也,虽在卿相人君,揄策于庙堂之上,未必可用。是非之所在,不可以贵贱尊卑论也。是明主之听于群臣,其计乃可用,不羞其位;其言可行,而不责其辩。暗主则不然。所爱习亲近者,虽邪枉不正,不能见也;疏远卑贱者,竭力尽忠,不能知也。有言者穷之以辞,有谏者诛之以罪。如此而欲照海内,存万方,是犹塞耳而听清浊,掩目而视青黄也,其离聪明则亦远矣!

【译文】君主在主观思想上,没有一个不想集天下人智慧、用众人力量去处事办事的,然而那些对君主表达效忠之心的人,却很少不使君主产生困惑的。因此,君主对那些言论正确的,即使是役民樵夫,也不能弃之不用、拒之千里;对那些言论错误的,即使是常给朝廷出谋的卿相,也不一定非用不可。是非曲直,不是以地位贵贱尊卑来确定的。所以英明的君主听取群臣意见时,如果他的计策管用,就没有必要因他的地位低微而羞于采纳;如果他的意见可行,就没有必要嫌他嘴笨而不去采纳。但是,昏庸的君王却不是这样。他喜欢那些熟悉的习性相近的人,即使是行为不正派,也装作看不见;而那些他所疏远、被看不起的人,即使是为他竭力效忠努力工作,也只当不知道。或者将那些进善言的人抢白得哑口无言,或者对直言进谏的人套以罪名无辜诛杀。像这样的昏主还想光照四海、抚慰万方,这就像堵塞耳朵听音乐、蒙着双眼看颜色,实际上他离耳聪目明却越来越远!

关键词color